记者:近年来我们的粮食连续增产,但是有人说咱们这些粮食的增产是化肥“喂”出来的,而化肥和农药都对我们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请问韩部长,化肥农药能否不施呢?农业部又能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?谢谢。
韩长赋:你提了一个难题,我想用三句话来回答你这个问题。
第一句话,我国粮食确实是连年丰收,而且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。
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连续5年稳定在1.2万亿斤,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,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。
我们有十几亿人口,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,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了粮食产能达到了1.2万亿斤,而且又提出2018年及今后几年还要继续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,所以对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应该充分肯定。
第二句话,化肥确实是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是不能说是化肥“喂”出来的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国家粮食产量从当年6千亿斤,达到了今天的1.2万亿斤,连续增了6个千亿斤台阶,靠什么呢?一靠政策,二靠科学,三靠投入。还有一个说法,大家都熟知的:政策好,人努力,天帮忙。在增产的科技要素当中,
良种化、农机化、水利化,诸因素发挥了作用,化肥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。但是科学家们都测算过了,种子的增产作用是第一位的,大家都知道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。
第三句话,我们的化肥确实用的多,要减量。
化肥有重要作用,因为化肥也是科技进步的成果,它给植物提供氮磷钾。但是化肥施多了,农药施多了,一方面增加生产成本,另一个方面,就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。所以要提高它的肥效药效、减量使用。从“十三五”开始我们就大力地开展化肥农药的减量,效果是明显的。2015年,我们全国的农药施用量开始负增长;2016年,化肥的施用量开始负增长。